• 不道而别

    反正,我是看懂了,第一感觉就是:不错,这首很不错。👍

    给你一个参考意见,修改了的地方我斜体加粗:

    井底之蛙

    与自己妥协的时候
    我想到了井,和井底的那只青蛙
    我一直以为,在这茫茫世上
    他是我仅有的朋友。但我瞧不起他

    觉得他没见过世面。老是想着
    与他,拉开距离
    老是想着,远走高飞
    这么多年过去了,却还是一脸的
    懵逼、无奈。还有孤独
    远没有他那么快活,自由,洞悉天地
    现在才发现,他是对的
    所谓的天空,不过就是井口射出的目光
    所谓的大海,虽不过是井底之水 但源远流长
    我来到井口,想和他好好谈谈
    为我过去的自大与傲慢,向他致歉
    却看到一张老脸,漂在井底
    我有些激动 于是
    拿起水桶 将他打捞上来
    然后看到 桶中还是一张老脸
    却没了青蛙的影子

  • @白云无尽时 我们之所以活得累,是因为我们有许多的欲望,还有很多的自发为是,觉得自己不是井底之蛙,觉得自己很聪明。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就是井底之蛙,也不肯承认自己是井底之蛙。现在反思发现,自己才是真正的井底之蛙。这就是一种醒悟。
    所以,不能用 我一直认为。最知心的朋友,其实就是自己的另一面,也就是自己的一种认知。所以也不能用仅有。以前我瞧不起他,是说以前不愿意做井度之蛙。所谓大海,虽不过是井底之水,但源远流长。你这句反倒成了一个解释。原句更流畅。
    却看到一张老脸,这是说看到的是自己的脸。我在这儿表达的是青蛙的脸,当然看到得是自己的脸,意思却是青蛙脸。意多一点。你直接说成是却看到一张老脸。那就没有青蛙脸了。与后面没了青蛙的影子就不照应了。
    还有,一个人与另一个人,我跟你,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。整首诗,用一个人的口吻来说,就显得语境比较流畅,读起来那种语感也是流畅的。意思差不多的情况下,还是用作者本来的语调来说,整体的语调和谐一些。
    修改,主要就是逻辑上的错误,或者直接诗意上的提升。如果是说话方式不同的话,还是原来的好,因为写诗的时候,那样说,是有当初的心情在里面的。一改,反而会破坏那种语调与心情的流畅。
    最后一句多余,这是你最正确的建议。😀

  • @回雪笑流风 我完全理解你表达的意思。改动只是为了使叙述更流畅,简洁,加强某些局部意象。

    “一直以为”,“我仅有的朋友” 加强 “ 孤独和骄傲”

    “虽不过是井底之水 但源远流长” 和上一句形成对比,但更流畅

    后面的意思没改,只是稍微理顺了下叙述。原文

    “有些激动,就想把他打捞上来
    水桶提出井后,”

    这里不够简洁,有些拖拉,而且不够精确,是立即“打捞上来”,不是“想”

  • @回雪笑流风 写诗不用太担心别人看不懂。自己多读几遍,觉得“通了”就好,最重要的是要能打动自己,说服自己。我写的大白话诗,别人都不一定能看懂。
    你去看看我写的<辩证法>, 能明白我在写什么吗?

  • @白云无尽时 一直以为,没有转折,没有觉醒。

  • @白云无尽时 人在写诗的时候,是处于某种状态,某种 境 中的,也有一种当时的特别心情在里面,会不知不觉得融入诗中的。有时候我们改,那是因为写诗的时候没有那种状态,硬写出来的,所以就能改。如果你是进入一种状态写出来的。你会发现,读来读去,还是原来的语句好一些。

  • @回雪笑流风 怎么会没有转折和觉醒呢,在这句 “现在我才发现,他是对的” 啊,只是离得远了点。
    😁 我很仔细的。当时就检查了这点的。
    我可不管你当时的心情如何,我只看文本。

  • @白云无尽时 好的,找个夜深人静的状态,好好参悟一下你的《辩证法》😊

  • @白云无尽时 你读到的只能是你自己。我当时想得真是太多,也激动的。就这么一气写了出来。也反复进行了修改的。甚至睡下了,又起床,改了两处。也许心中的那份觉醒没表达清楚吧。

  • 对的,你当时的状态正是能写出好诗的状态。但文本上很难在那时完善,当你沉浸在情绪和诗意中时,难免在文本会有一些问题,或者忽略了。甚至说,那时你根本不需要完美的文本了。😁